1 養生必先養腎,養腎即養命 關于養生,《黃帝內經》時就有大篇幅的記載, 到《醫宗必讀》時,更是提出 “養生必先養腎,養腎即養命”的觀點。 按常理而言,心腦等臟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,那么養生為何要把養腎放在第一位呢? 單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,腎臟具有排泄代謝產物,調節內分泌等作用,其重要性遠遠沒達到養腎即養命的地步。 但這里您需要弄清楚,其實中醫和西醫說的腎大有不同。中醫所說的腎臟是功能的體現,腎主藏精,主水,主納氣,在體合骨,生髓,其華在發,在竅為耳及二陰,是水火之臟,“先天之本”。不等同于現代醫學的腎臟。 
腎中寄有命門,腎主命門之水火。命門命門,顧名思義就是性命之門。命門中藏有元精、元氣、元神,這三大“法寶”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,其重要性顯而易見。 2 腎是一身陰陽的根本 中醫講究的是整體觀念,腎是一身陰陽的根本,其與心肝脾肺間有密不可分的關系。 心腎相交 《黃帝內經》中說過,“升已而降,降者謂天;降已而升,升者謂地。天氣下降,氣流于地,地氣上升,氣騰于天?!?/p> 肝腎同源 肝腎的關系在祖國傳統醫學中稱為“乙癸同源”。 從五行來說,肝(五行屬木,乙木)為水之子,而腎(癸水)為木之母,腎陰能夠滋養肝陰,所以我們常見肝腎虧虛的病人,很少見單純肝陰虛或腎陰虛的病人。 從功能上看,腎主封藏,肝主疏泄,兩者相互制約,相輔相成。 脾腎相濟 脾為后天之本,能運輸水谷精微營養腎;腎為先天之本,腎陰腎陽又能資助脾運化,所以說它們相濟。 肺腎相生 肺(五行屬金)腎互為母子,一方面水能生金,另一方面腎為一身陰陽的根本,金亦能生水,兩者相輔相成。 
3 冬季養腎
關于冬季養生,《黃帝內經·四氣調神大論》中早有詳細論述,重點在于養腎、閉藏和御寒,養腎為冬季養生的重要方法之一。 養腎 冬季養生,首要養腎 養腎失當,百病叢生 辨證施補,事半功倍 冬季寒冷,寒為陰邪,容易傷陽。腎陽是人體陽氣之本,對臟腑起到溫煦、生化之效,如果腎陽不足,則會出現精神疲憊,腰膝冷痛,形寒肢冷,小便不利或頻數等癥狀,所以冬季養腎首先應保護腎陽。除此之外還應節制房事,保存腎精;食藥調理,補腎益精。 補腎比較好的藥材推薦:
1、鹿茸。其具有補腎陽和益精血作用,根據研究發現,鹿茸中含有激素、膠質和碳酸鈣等成分,因而存在雄性激素樣作用。其可以增進機體的性腺功能,從而增強機體的代謝,進而促進機體潰瘍和創口的再生。 2、淫羊藿。該草藥可以發揮補腎壯陽的功效,淫羊藿的提取液同樣也具有雄性激素樣作用,因而可以促進機體精液的分泌。 3、肉蓯蓉。由于肉蓯蓉中含有微量的生物堿和結晶性中性物質,因而可以提高機體垂體--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的作用。一般可以用于治療臨床上的陽痿早泄疾病,適用于婦人宮冷不孕和帶下血等腎氣虛癥狀的治療。 
4、菟絲子。該草藥具有有補腎益精和養肝明目的作用,在臨床上常用于腰膝酸痛,遺精和糖尿病。事實上,很多常見的中藥合劑,例如滋補健身丸和五子衍宗丸等,都是以菟絲子這一草藥為主要成分的。
5、枸杞子。在日常生活中,枸杞子其實是比較常見的滋補品,其既能夠養血益陰,也能夠發揮補腎陽的作用。因而,適用于腎陽不足而導致的腰膝酸軟和遺精。 臨床上,治療腎陰虛的常用草藥有熟地黃、五味子、黃精、石斛以及枸杞子等。而附子、肉桂、鹿茸、肉蓯蓉、淫羊藿等草藥則常用于腎陽虛的治療。對于腎氣虛的患者而言,其則可以多多嘗試山藥、黃芪、黨參等中藥。 |